Location: Home >  More >  Research >  Content
哈佛锁志刚课题发表适用多材料、多工艺的软材料原位粘接法

 听说过出“淤泥”而不染,下油锅而无恙的水凝胶吗?软材料原位粘接方法使之成为可能。什么是软材料原位粘接法?将硅烷偶联剂分别添加到水凝胶和高弹体的先驱溶液中;通过共聚或嫁接的方式将硅烷偶联剂并入水凝胶或高弹体的网络中;随后,硅烷偶联剂自发的缩合,在软材料内部形成交联点,在软材料界面处产生粘接。硅烷偶联剂中,一个硅原子连接一个有机官能团R和三个可水解基团X;在水分子存在的条件下,硅烷氧基水解生成硅醇;硅醇与硅醇缩合形成硅氧烷。硅烷偶联剂有众多可供选择的有机官能团,因此该方法可用于多种聚合物材料体系。它可以整合性质各异的水凝胶和高弹体,特别适用于:水凝胶和高弹体复合结构3D打印、软材料涂层。利用软材料原位粘接方法还可以:

 1、制备耐氧可塑性水凝胶,不仅可用于打印、涂层,还可纺水凝胶纤维;

 2、对任意形状或结构的软材料做涂层;

 3、制备耐高温水凝胶,首次展示了水凝胶在120 环境下的使用;

 该方法将为软器件、软机器的发展提供无限的可能性。

 随着强韧性水凝胶和水凝胶离子导体的出现,软器件(如触控板、显示器、扬声器、电子皮肤、智能织物、纳米发电机、爬行机器人、机器鱼、人工肌肉、人工神经等)已成为当前研究的前沿和热点。这些软的器件由水凝胶和高弹体组装而成。水凝胶作为可拉伸的、透明的离子导体;高弹体作为可拉伸的、透明的电介质。同时,高弹体还可阻碍水凝胶在空气中脱水、在水环境中进行溶质交换。

 然而软器件有一个棘手的问题:水凝胶与高弹体之间的黏附非常弱,其界面能小于1 J/m2,远低于普通水凝胶的断裂能100 J/m2;对于高弹体和韧性水凝胶,其断裂能则高于1000 J/m2。而现有的粘接方法却具有很大的局限性:

 1、胶水只能用于已合成好的材料,不能用于软材料涂层和3D打印;

 2、表面改性处理,可将水凝胶网络嫁接在高弹体表面,但反之则不行;

 3、通过共聚方式将二者粘接起来,但该方法仅限于特定的材料。

    软材料原位粘接方法突破了这些限制:可整合性质各异的软材料、适用于任意加工工艺(如软材料涂层技术和3D打印等)

 该研究工作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, (2018) 9:864。刘綦涵(哈佛大学博士后)、念国栋(浙江大学、哈佛大学联合培养博士)、杨灿辉(哈佛大学博士后)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,哈佛大学、美国工程院院士锁志刚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,浙江大学曲绍兴教授为论文合作作者.

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“高分子科学前沿”

 转载链接:http://mp.weixin.qq.com/s/4CF3p9Npo-M2qi8vMv3i8w

 全文链接:https://www.nature.com/articles/s41467-018-03269-x.pdf